15332443855
炎炎夏日,骄阳似火。7月5日,笔者来到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邑堵村曲左二组的山上,茂密的松树林郁郁葱葱。
中午时分,走进位于半山腰的有福林下放养生态鸡养殖场,只见清凉的松树林里,几百只土鸡有的蹲在松树上悠闲地打着盹,有的正在土里刨食,还有几只母鸡把蛋下在草丛里,正“咯咯哒”叫个不停……
“没有烟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,要建起这个养鸡场,我做梦都不敢想!”忙完手里的活儿,养殖场的场主陈有福和父亲陈发昌坐在工棚外,向笔者介绍起他们一家林下养鸡的“创业之路”。
事情,还得从头说起。
邑堵村曲左二组山多地少,产业结构单一,村民收入不高。十年前,陈发昌不甘心一直过贫困日子,找亲戚朋友凑了一笔钱,搞起了林下土鸡养殖。几个月后,养殖场土鸡的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一百多只。卖鸡和鸡蛋的收入,让家里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。
正当陈发昌创业信心满满时,意外发生了——一天,养殖场附近的一块稻田喷洒杀虫药,部分杀虫药顺风飘到养殖场内,附着在露天放置的包谷粒上,土鸡啄食后出现中毒情况,几天后,一百多只土鸡所剩无几。
创业不成,还背了外债。陈发昌一家又回到了贫困的生活中。
时光匆匆,转眼间到了2012年。这年,陈发昌退伍两年在外打工的大儿子陈有福对市场进行细致调查后,向父亲提出了重新开始林下土鸡养殖的想法。不出意料,陈发昌极力反对:“那年的教训还不够吗?”
“现在大家更加关注食品安全,林下放养的土鸡和土鸡蛋属于绿色食品,在市场上很受欢迎。再说那次中毒,是因为养殖场和农田挨得太近,这回咱们有了经验,多注意点就不会吃瞎亏了。”一番深谈之后,陈发昌同意了儿子的想法。
然而,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道路并不平坦。由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,爷俩的创业之路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。
4年后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2016年2月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(公司)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开展扶贫攻坚的号召,向扶贫挂钩联系点——邑堵村派出了驻村工作队,专门负责扶贫对口帮扶的具体工作。
3月15日,工作队到陈发昌家里进行摸底调查。促膝交谈后,陈发昌向工作队说起了这个酝酿了好几年的创业打算。
“你有经验,家里的劳动力充足,这个想法很好。”听了陈发昌的介绍,工作队队员鼓励他不要放弃,先做好准备。下一步,工作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帮扶。
“你们怕只是嘴上说说,过了这阵儿就忘记了。”苦于凑不出启动资金,心里一直很郁闷的陈有福差点让工作队队员们下不了台。
“小兄弟,扶贫攻坚是国家大事,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。烟草公司派我们来这里,就是要为大家做点实事。你放心,我们今天给你说的,一定会做到!”面对陈有福的质疑,工作队的队员当即作出了承诺。
回到驻地后,工作队开了个会,大家聚在一起,商量怎样才能帮陈发昌一家凑够资金。
“从创业基金或小额贷款方面想想办法,兴许能少走些弯路。”工作队的一名队员提了一条建议,引发了大家的共鸣。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工作队多次派人到哨冲镇人民政府和石屏县人社局、银行及政府部门了解政策,争取支持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几经辗转,3月底的一天,工作队得到了一条令人高兴的消息:共青团石屏县委有一个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创业担保贷款项目。陈有福的各项条件都符合这个项目的要求。
找担保人、填表、递申请……在工作队的帮助下,4月初,陈有福通过了资格审查,不久,第一笔五万元的贷款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。
有了这笔款项,陈有福和父亲买来鸡苗,购置了铁丝网围栏,盖起了工棚,在村后绿树成荫的半山上建起了一个将近十亩的生态养鸡场。
养鸡场建起来后,工作队的帮扶并没有到此为止——
考虑到家禽养殖存在染病风险,工作队的一名队员主动将陈有福加为微信好友,经常搜集家禽防病治病知识发给他;
工作队一名老家在石屏县的队员结合地域特点,为养鸡场量身打造了一条颇具吸引力的广告语:“吃过听着海菜腔,看着烟盒舞长大的土鸡吗?有福生态鸡养殖场欢迎您”,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宣传;
……
有力的宣传加上原生态的养殖方式,使陈发昌爷俩的养鸡场办得越来越红火,客商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价格,少数客商还表示了长期合作的意愿。
“让市场先‘饿’上一段时间再说。”已经掌握一些营销知识的陈有福告诉笔者,他和父亲商量过了,现在养殖场土鸡的数量还不多,等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分批出售,这样可以保证市场的良性循环。